戰國楚.宋玉〈對楚王問〉(據《文選.卷四五.對問》引)
楚襄王問於宋玉曰︰「先生其有遺行與?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?」
宋玉對曰:「唯,然,有之。願大王寬其罪,使得畢其辭。
客有歌於郢1>中者,其始曰下里巴人2>,國中屬3>而和4>者數千人;
其為陽阿薤露5>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;
其為陽春白雪6>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;
引商7>刻羽8>,雜以流徵9>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。
是其曲彌10>高,其和彌寡。……夫聖人瑰意琦行,超然獨處;
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!」
***
「下里巴人」本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,
相對於「陽春白雪」這些高雅的樂曲而言。
在戰國楚.宋玉〈對楚王問〉中,記載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對話。
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:「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,
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?」
宋玉擅長言論,馬上就說:「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,
讓我先講一段故事。」
楚襄王答應了,於是宋玉便說道:
「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,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,
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;
後來他改唱比較不俗的歌曲,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;
等到他唱起高妙、優雅的歌曲,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,
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。
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,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,
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。
同樣的,那些批評我的人,不過是些平庸之輩,
怎麼能夠欣賞、了解我的為人呢?」
宋玉以「陽春白雪」這種高雅的曲子來比喻自己,
用「下里巴人」這種通俗的歌曲來形容
那些因為自身程度不夠而無法了解他,進而排擠他的人,
表達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悶心情。
後來「下里巴人」這句成語被用來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。
- Dec 29 Mon 2008 09:14
下里巴人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